成都花会

扫码分享

  • 其他花季

  • 文章来源:搜狐作者:未知发布时间:2018-05-11 17:10:34

  • 成都是古代有名的"花城",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。根据传统习惯,人们一般把"百花生日"(农历二月十五日)花朝节的前后定为成都"花市"。


春节,中国人一年来最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。

经历了一年的劳碌奔忙,在一年的尾巴尖儿,与家人团聚,过一个和和美美的好年。

如今的春节,人们早已不满足于只是吃吃喝喝了,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大家过年的第一选择。 新春系列“追瑞溯祥·玩转新年”,溯源五大各具特色的庙会,带你领略祖国各地庙会的精彩。


成都是古代有名的"花城",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。根据传统习惯,人们一般把"百花生日"(农历二月十五日)花朝节的前后定为成都"花市"。

花会的地址就在成都西门外的青羊宫,传说道教始祖李老君的生日是农历的二月十五日,故唐代以来,民间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。又因成都的二月正是天气晴和、春意宜人、百花盛开的季节,故又传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,因此,每年二月又在这里举办花会。

青羊宫的花会,相传始于唐代,盛于宋时。

每届阳春二月,春光明媚时,花会循例。

万千花木,争奇斗妍,理兼丝竹管弦,

百货杂陈,热闹非常。

旧时的四川,庙宇道观和神祠遍及城乡,每逢寺观中的神佛诞辰之日,百姓们都要举行进香、拜佛、集会等庆典活动,这就是庙会。四川庙会具悠久历史,唐、宋时期已广泛流行,时至清代和民国年间逾发兴盛。

位于成都西郊的青羊宫,是一座西蜀著称的古代道教寺观,以传说道家始祖老子曾乘青羊来到成都而得名,至今宫中殿内仍供有铜羊。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二仙庵与青羊宫一墙之隔,清代以来的庙会期间,宫、庵合一,在四川的民众眼中二者是一个地方。

成都青羊宫一带的花会、庙会自唐宋盛行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唐僖宗中和元年(881年)肖遘写的《成都》诗中有“月晓已闻花市合”的句子,说明当时已兴起了花市。一首“当年走马锦城西,曾为梅花醉似泥。二十里路香不断,青羊宫到浣花溪”的诗句,可想见当年成都花市的盛况。

古时的成都人到青羊宫赶花会,文人们赏花饮酒,吟诗作赋。

“诗圣”杜甫的一句“晓看红湿处,花重锦官城”,成为千百年来成都春天的经典写照。“尚香锦官城,花时乐事稠”,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宦游西蜀,他因酷爱蜀地早春的海棠,自称“海棠癫”,他在《海棠》诗中描绘成都的春天:“花时万人乐处,欹帽垂鞭”,他在花团锦簇的成都作逍遥游,沉醉之情溢于言表,事隔多年之后,陆游仍然有《初春怀成都》诗,念念于成都的“小桃妖妍”,不忘成都春天百花争艳的美景。

人们携家带口,倾城出动,游乐赏春,访仙问道,拜过大殿中的太上老君,摸过祛病延年的铜质青羊,祈求平安。据《成都通鉴》记载,凡摸羊者,需要给道士缴纳一、二文钱。

明、清之际,成都人以农历二月十五赶青羊宫“花朝节”为定俗,因为,传说中的二月十五不仅是老子的诞辰日,又是百花的生日,花神的节日,于是庙会、花市合二为一,其规格得到了扩大,场面也较前热闹繁华。

清末,官方又借此胜地盛事举办“劝业会”,组织各府、州、县的代表产品来此交流、展销,此后,这一物资贸易活动按届举行。

集庙会、花会和朝拜神仙、集市贸易、赏游玩耍于一体,是青羊宫、二仙庵盛会的特色,它集中展现了四川经济、文化生活中的民间习俗事象。青羊宫、二仙庵旧景再现,令人情趣油生。

每年阴历二月十五,成都花会开始,青羊宫、二仙庵的围墙即拆出一个缺口,形成东西相通的庙观,可容纳更多的游人。

会期内,西侧的青羊宫大约是农具、竹篾器的集中交易区域。大殿前的广场中棚摊栉比,每个摊点都支竹竿设蓬顶,顶上有蓆,或立置大伞于地上,摊上商品多为小型铁质农、工具,以民间手工打制的锄、镰、斧、刀为主。摊后所搭蓆棚,是摊主住宿之地和堆货场所。

花会逛过了,沿着城西郊马路回城,或是刚出城时沿着城西郊赴花会,平畴在望,清风徐来,路右边一阵又一阵的男男女女带着希望去,左边一阵又一阵的男男女女提着风车或是竹篮回来,真所谓“无边光景一时新”。

“桃李春风又一年”,万物复苏,气象万千,生机勃勃的春天象征着希望,五彩缤纷的鲜花代表着美好,姹紫嫣红的春天就在眼前!

参考资料:

路得·那爱德《回眸历史——二十世纪初一个美国人镜头中的成都》

王大炜 《1946年青羊宫花会》

追瑞溯祥 玩转新年



转载自: 搜狐 http://www.sohu.com/a/223100559_800265